close

道教修煉名詞解說

執筆人:詹石窗


精氣神

 

精、氣、神,道教內丹學術語。從淵源上看,道教內丹學的精、氣、神概念乃發端於先秦哲學與醫學。《周易.系辭上》說:「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意思是說,精緻的氣凝聚而成物形,氣魂遊散而造成變化,考察物形的變化,這就能夠知曉「鬼神」的真實狀態。在上古哲學中,不僅有「精氣」的概念,而且有「精神」的概念,《莊子.列禦寇》在描述「至人」的生活狀態時即使用了「精神」的術語。在《莊子》中,「精神」指的是人的「心志」。戰國以來的「醫家」既使用「精氣」概念,也使用「精神」概念。如《黃帝素問.生氣通天論》即說:「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素問》這裏所謂「陰」指的是蘊藏「精氣」的臟腑,而「陽」指的是保衛臟腑的外圍組織。在《素問》看來,臟腑必須平和,而外圍組織則應堅固而不洩漏。如果臟腑與外圍組織不能配合,則精氣就耗散不能生存了。

 

傳統哲學與醫學的「精神」與「精氣」概念被道教所吸收,並且重組而成「精氣神」。道教內丹學稱精、氣、神為人的「三寶」。「精」指的是構成人體生命組織的精華,這種精華可以從先天與後天兩個層面來理解。「先天之精」,是與生俱來的,所以又叫做「元精」,它是本原性的精華,「後天之精」指的是人在性交時所射出的精液。與「精」相對應,「氣」也有先天與後天的區分。「先天之氣」是人體原發性的「氣」,故而有「元氣」之稱,它體現了先天原火的推動,所以,寫作「炁」。從字形上看,「炁」字底下四點,表示火在下燃燒,這種「火」是生命的原動力。至於「後天之氣」指的是呼吸之氣,也就是宇宙空間外在之氣,對於人的生存來說,呼吸之氣也是必不可少的,但這必須通過「神火」的溫養才能成為內丹修煉的能源。在內丹學中,「神」也有先天與後天之別。「後天之神」指的是「識神」,它的作用是認知與分別,這種「識神」對於學習知識是有用的,老子《道德經》稱「為學日益」講的就是如何通過「識神」的作用來增加知識;但就內丹修煉來講,必須靠「先天之神」的觀照。這種「先天之神」又叫做「元神」,它是人本來的自我慧光,元神之觀照,是一個減損識神的過程,老子《道德經》稱「為道日損」,就是排除識神的干擾,從而進入無為的直覺狀態。這樣,元神觀照,而「後天之氣」轉換為「先天之氣」,於是元精培補,生命煥發出恆久的青春。

參考文獻:

1·高士宗:《黃帝素問直解》,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80年版。

2·卿希泰、詹石窗:《道教文化新典.氣功》,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年版。


煉精化氣

 

煉精化氣,內丹學術語。道教延年益壽、羽化登仙,以精氣神的修煉為基本的門徑。在道門中人看來,人在元初之時,精氣神是混融而成一個整體的,所以嬰兒是理想的狀態。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受到了種種的干擾,精、氣、神分離而為三,如此發展下去,最終只能走向死亡。為了避免此等結局,道門中人設想,時間的可逆方向。從人的修養來說,這就是「復歸」於嬰兒。怎樣「復歸」呢?這就是把分離的精氣神重新聚合起來。聚合的第一步即是「煉精化氣」,也就是「收三歸二」,這裏的「三」就是「精氣神」,而「二」就是「氣」與「神」,既然「精」受煉而成氣,則「精」已無形,剩下「氣神」了。一般而言,煉精化氣需要百日時間,因此又稱作「百日關」;由於這一步功夫屬於修煉精氣神三步功夫的初步功夫,所以也稱作「初關」。根據修煉的程序,煉精化氣屬於「有為」的功夫。所謂「有為」指的是它要通過一系列步驟來完成。這些步驟分別是:採藥、封固、烹煉、止火。這四大步驟,無非是以外丹燒煉來作比喻,其大體意思就是通過靜坐,發動先天的元氣,然後送入下丹田封存,再運用自身的意念來察照,促使精液化而成氣,沿著壬督之脈運轉,如此神氣凝聚,便需止火,這就達到了煉精化氣的功效。

參考文獻:

1·施肩吾:《西山群仙會真記》,《道藏》第4冊。

2·《鍾呂傳道集》,《道藏》第4冊。

 

築基

 

築基,內丹學術語。道門認為,內丹修煉是一個過程,所有的舉措必須有良好的基礎,這就好像蓋房子一樣,基礎應該紮實,否則就無法保證房屋建造的牢固與可靠。在道教內丹家看來,修煉內丹的要素是精氣神,這叫做「三寶」,人在降生之初,精氣神是齊全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年齡的增長,精氣神就會有所缺損,於是發生種種病症。內丹修煉的築基功夫就是要修復身體缺損的精氣神,治療病症。關於這方面,《天仙正理直論》有相當精闢的見解。該書指出,所謂「基」就是修煉陽神的本根,安神定息的處所,沒有處所,就不能安神,也就談不上什麼修煉了。築基,就是培補精氣,精氣旺盛了,神也隨著旺盛。具體來說,就是通過排除思慮的干擾,使神安於處所,補精氣,也補神,然後才進行其他的煉丹功夫。

參考文獻:

1·乾貫山人了了子著:《性命宗旨》,《藏外道書》第9冊。

2·《石室玉函秘藏上清玄格.修補上經》,《藏外道書》第9冊。



煉氣化神

 

煉氣化神,內丹學術語。當實施了「煉精化氣」的初關功夫有了成效的時候,就可以進一步實施「煉氣化神」的功夫。「煉氣化神」屬於「三步功」中的「中關」,因為所需要時辰要十月,所以也叫做「十月關」。如果說煉精化氣以打通壬督二脈關竅,造成了元氣在「小周天」(壬督二脈)運轉,那麼煉氣化神則是「大周天」的功夫。所謂「大周天」指的是元氣的運轉已經不限於壬督二脈,而是十二經絡都能運轉。與煉精化氣的「收三歸二」功夫相比,「煉氣化神」則是由二歸一的過程,也就是促使「氣」與「神」的相互交結融通。道門把「神」與「氣」歸一的效果稱作「聖胎」,以外丹術語來陳述則稱作「大藥產」。這是「有為」法門向「無為」法門的過渡,它以下丹田為爐,以黃庭(中丹田)為鼎,以元氣氤氳於下丹田(肚臍之下一寸三分)和中丹田(兩乳之間),往來反復,十月養胎,以達到乾坤交媾的妙用,如此一開一合,一呼一吸,即奪天地之造化,合一年之天機。

 

參考文獻:

1·施肩吾:《西山群仙會真記》,《道藏》第4冊。

2·李道純:《中和集》,《道藏》第4冊。

 

調息

 

調息,內丹學術語。調息是道門養生的入手功夫。顧名思義,「調息」就是對氣息的調整。本來,「氣息」是一種自然現象,人與其它哺乳動物一樣,都必須通過呼吸來與外界交換氣體,這種呼吸的節奏是自然發生的,不過,人也可以通過有意識的調整,來改變呼吸節奏。道教內丹家在進行內丹修煉時充分考慮到呼吸節奏對於人的意念的反作用。道門認為,人的念頭紛繁反復,遊離不定,如此不加控制,不但無法煉就內丹,甚至有損身心健康。為了對散亂的念頭加以控制,道門從先秦道家那裏繼承了調息功夫,力圖使心息相依,從而凝神定志。道門注意到,呼吸的種種情狀,一是呼吸有聲音,如果將意念守在「風」上,那就是會散亂無歸;二是呼吸無聲但鼻中澀滯,從而形成「喘」,以「喘」為法,久而久之就會氣結;三是無聲也無滯礙但氣息往來造成身體起伏變化,這叫做「有形」,拘泥於「有形」的呼吸,將會造成疲勞。四是無聲無滯,氣息出入綿綿,好像在呼吸又沒有呼吸,此時神與氣沒有分離,這才是真正的「息相」。這種呼吸的方式可以達到氣息與神志相依協調,從而使真氣往來,這是內丹修煉所必須掌握的呼吸法度。



煉神還虛

 

煉神還虛,內丹學術語。當實施了「煉氣化神」的中關功夫有了成效的時候,就可以進一步實施「煉神還虛」的功夫。「煉神還虛」屬於「三步功」中的「上關」功夫。在傳統上,「煉神還虛」以九年為火候數足的時間標誌,所以該層次的功夫又稱作「九年關」。在實踐上,「九年」並非是固定的,而是活的,這要根據內丹修習者的先天素質、個人悟性、外部環境等方面的條件而定。「煉神還虛」是內丹修煉的高級階段,也是出神入化的一種理想境界。如果說「煉精化氣」是「收三歸二」的功夫,「煉氣化神」是「由二歸一」的功夫,那麼「煉神還虛」則是任神而至於虛極的過程。與初關的「有為」、中關的「若有若無」之操作不同,上關的修煉完全是「無為」的功夫。「無為」是大道的本性,它是不可言說的,所以丹家常常以一個圓圈「O」來表示。這個圓圈既表示神志進展到虛空狀態,也表示內氣周圓的品性。「圓」是從月象來的,月亮周圓就是大明,研究日月陰陽的符契而合一。至於該層次的功夫為什麼又有「九年關」的說法,這是遵循後天回復先天的逆式理則而得出的。由後天而先天,則坎離陰陽相交而成乾體,乾卦以「九」為陽數之極,九九數足,則純陽而延年,呂洞賓以「純陽子」為號,這本身就象徵著「煉神還虛」的內丹奧妙境界。

參考文獻:

1·李道純:《中和集》,《道藏》第4冊。

2·尹真人弟子:《性命圭旨》,《藏外道書》第9冊。



煉己


煉己,內丹學術語。這就是排除雜念,集中注意力以專心練功。「煉己」又稱作修心煉性等。道門認為,煉己也是一種基礎性的功夫,元明時期的著名內丹家張三豐在《玄要篇》中指出,「未煉還丹先煉性,未修大藥且修心」,這表明道教對「煉己」是相當重視的。凡俗之人,其心意很容易被外界所引誘和牽引,所以道門將這種躁動不安的心意稱作「心猿意馬」,以為心意竄動,不能安寧,這是導致身體受損的一大根源。內丹修煉之人,首先修煉自己的心意,使之能夠集中,這樣才能進一步調息,以使心靈虛極,至於無神可凝的境界。要使自己的心意安定,這是不容易的。前人採取「垂簾、觀鼻、聽息」的方法,來控制心意的竄動。「垂簾」就是低垂眼皮,「觀鼻」就是關注自己的鼻準,「聽息」就是專注地聽自己的呼吸。這種方式屬於「有為」的功夫,其目的是「以念頭」來制約那些躁動的念頭。當然,最後還是應該把所有的念頭忘卻,這才能進入內丹的功能態。

 

參考文獻:

1·曾慥:《道樞》卷二十二《修煉金丹篇》,《道藏》第20冊。

2·《唱道真言》,《藏外道書》第10冊。



進陽火

 

進火,金丹學術語。顧名思義,「進火」就是在煉丹過程中將燃燒物送進爐中點火燃燒。內丹術以外丹燒煉為比喻,以神御氣也稱作「進火」。這就是選擇一日子時陽氣初生的時候以自身元神來引導內氣,使之歸於丹田。由於這是開始於一陽初生時刻的禦氣煉精,進火實際上就是「進陽火」。根據《還丹祕訣養赤子神方》的說法,進火選擇冬至前一陽來時入室修煉,以十五日的時間來補養身體所缺損的精氣,使精氣充足,這時以心神察照,以氣定息,息息歸根,這就是進火的操持步驟。

 

參考文獻:

1·《金丹祕訣》,《藏外道書》第9冊。

2·《金丹真傳》,《藏外道書》第9冊。

 


退陰符

 

退符,金丹學術語。退陰符,是指運用文火的功夫,以封固和閉存藥物。退符,就是「退火」,這是與「進火」相反的一種火候操持方式。在金丹學中,「符」就是卦爻符號。煉丹家以《周易》的十二消息卦作為火候陰陽變化的指示,它們是:復、臨、泰、大壯、夬、乾、姤、遁、否、觀、剝、坤。這「十二消息卦」體現了陰陽消長的道理,前六卦是陽長陰消,後六卦是陰長陽消。煉丹家將十二消息卦與十二地支配合起來,以表徵火候操持過程中的陰陽轉換刻度,「進火」以前六卦為符號指示;「退符」以後六卦為符號指示,「進火」從子時開始,而「退符」則從午時開始,「午時」以後是陽消陰長,所以應該注意以陰主事。當然,就內丹學而言,子午時刻也是活的,其要領在於自身心神對真氣發動之後的內在感受,並非是固定的時間刻度,這是了解「退符」時所必須注意的。

 

進陽火和退陰符的功夫,在不同的丹道過程之中有多種運用。比如在小周天階段,採取藥物之時,由尾間提上夾脊,上玉枕升泥丸至上鵲橋,此督脈一路,須用武火,方能上升,謂之進陽火;再由上鵲橋下降,下十二重樓,由絳宮而歸入丹田,此任脈一路,須用文火,方能降下,謂之退陰符。

 

參考文獻:

1·《朱陵洞天青霞蔣真人金丹口訣》,《藏外道書》第9冊。

2·《金丹上乘龍虎交並返還口訣》,《藏外道書》第9冊。

 


鵲橋

 

  指舌抵上顎接通督脈與任脈之橋。又有上鵲橋和下鵲橋之說,上鵲橋在印堂、鼻竅處,一虛一實;下鵲橋在尾閭、穀道處,亦一虛一實。或謂上鵲橋指舌,下鵲橋指陰蹻穴。河車轉運時,要防止鵲橋走漏,引精炁順利循行。

 


泥丸

 

  穴位。頭有九宮,兩眉間入一寸為明堂宮,入三寸為泥丸。為萬神出入之所。皇老三素君,名罕張,主此宮。《雜著捷徑》:天腦者,一身之宗。百神之會,道合太玄,故曰泥丸。神名。道教以人體為小天地,各部分皆賦以神名,腦神稱精根,字泥丸。(見《黃庭內景經‧至道》)指人頭腦宮。《三洞珠囊》卷三引《大有上經》:〝泥丸天帝三一者,乃一身之靈宗,百神之命根,津液之山源,魂精之玉室。是以胃池體方以受物,腦宮圓虛而適真,萬毛植立千孔生,德備天地,混洞太玄,故名之曰泥丸。泥丸者,體形之上神也〞。煉養家又稱上丹田。洞元子《內丹訣》說:上丹田叫泥丸。其位於兩眉之間的泥丸宮。因此又稱泥丸宮。

 


十二重樓

 

  十二重樓,道教對人的喉嚨的稱謂。《金丹元奧》:「何謂十二重樓?人之喉嚨管,有十二節是也。」一說十二重樓指食道,並非專指喉嚨而言。

 


絳宮

 

  1.指中丹田。《太上元寶金庭無為妙經•三宮章第十七》:「中元絳宮者,乃神之舍宇。絳宮不動則精不馳,而神不疲」。《洞真太上素靈洞元大有妙經》:「心為中丹田,號為絳宮,鎮心之中央」。

  2.即心府。百關之神常詣此宮,以聽命令。蓋心為萬神之主,萬神朝其所。

 


三花聚頂

 

三花聚頂,內丹學術語。在古代,「花」與「華」通,「華」乃是「花」的本字,故而「三花」就是「三華」,表示人體精氣神之榮華。所謂「聚頂」就是精氣神混一而聚於玄關一竅。蕭廷芝《金丹大成集》說:「問三花聚頂。答曰:神氣精混而為一也。玄關一竅,乃神氣精之穴也。」這裏的「頂」有特指意義,它表示「天宮內院」。所謂「天宮」指腦部,「內院」就是以印堂穴與百會穴垂直線為中心點的腦部內空間。「三花聚頂」是一種內丹功的上乘狀態,這種狀態的出現必須經過循序漸進的煉養過程。古代道教內丹家由於害怕洩漏天機,又擔心大道失傳,便以含蓄的符號象徵方式來表達。於是,有關「三花」的名稱便有許多轉換的形式。從本質上看,「三花」的內在意義乃是「三陽」。所謂「三陽」也就是陰中之陽,陽中之陽,陰陽中之陽。「三陽」之說來自五行與天干的轉換。在中國古代,以「水」代表北方,於天干為壬癸,在人體則與腎臟相對應;以「火」代表南方,於天干為丙丁,在人體則與心臟相對應;以金代表西方,於天干為庚辛,在人體則與肺臟相對應。腎主精,心主神、肺主氣。水在北方為陰方,所對應的天干壬癸,一陰一陽,壬為陽,癸為陰,所謂「陰中之陽」指的就是代表北方兩個天干之中的「壬」;火在南方為陽方,所對應的天干丙丁,也是一陰一陽,丙為陽而丁為陰,所謂「陽中之陽」指的是代表南方兩個丙丁中的丙;金在西方為陰方,所對應的肺臟吐故納新,交接內外表裏,故有陰陽轉換之性,所謂「陰陽中之陽」指的是代表西方和肺臟的天干庚辛中的「庚」。內丹學講究「煉精化氣」就是去腎水中的癸,而升壬;「煉氣化神」就是去肺金中的辛,而升庚;「煉神返虛」,也就是去心火中的丁,而升丙。其壬、庚、丙,象徵精氣神中的「三陽」,經過進火而昇華,最後聚於泥丸宮,這就叫做「三花聚頂」。頂者,鼎也。革故鼎新,脫胎換骨,則成聖明境界,到了這樣的境界,則骨體榮華煥發,光芒四射。此時,精氣神已從分的狀態而回歸於「合」的狀態,恍若金花片片自現於空中,這是內功的美好結果,所以,「花」也就是「華」。

參考文獻:

1·《鍾呂傳道集.論朝元》,《道藏》第4冊。

2·尹真人弟子撰:《性命圭旨》,《藏外道書》第9冊。

 

 

天干五行:東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南方丙丁火、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

 

地支五行:東方寅卯木、西方申酉金、南方己午火、北方亥子水、辰戌丑未土。

 


五氣朝元

 

五氣朝元,內丹學術語。「五氣」指的是心、肝、腎、肺、脾這五臟之氣。凡俗之人,五臟之氣散居五行所屬之位,未能形成統一的聚合能量。道教內丹家為了超越此等侷限,遂探索煉氣法門,經過長時間的實踐與體驗,內丹家提出了「五氣朝元」說。早在漢代的《周易參同契》已經有關於「五氣」的朦朧意識,該書言「土王四季,羅絡始終,青赤白黑,各居一方,皆稟中宮,戊己之功」。這雖然沒有出現「五氣」的概念,但卻以五種顏色作為象徵,以表明五行的關係。

 

在道教中,五色就是五行的代表,也是五臟的符號象徵。從這個角度來看,《周易參同契》包含著五臟之氣的認識,這是可以得到證實的。不過,在這部書中並沒有明確的「五氣朝元」說法;直接使用這個概念的是《鍾呂傳道集》,該書有《論朝元》一節,提出了五臟之氣隨著陰陽的轉換而有不同朝元方式的觀點,以為日月運行之間,當一陽始生的時候,五臟之氣乃朝於「中元」,所謂「中元」實際上就是以兩乳之間為基準而切入的中丹田;當一陰始生的時候,五臟之液朝於「下元」,所謂「下元」就是以肚臍以下一寸三分為基準的下丹田。內丹家以神光察照,以水之壬氣、火之丙氣、金之庚氣為帥導,三陽(壬、丙、庚)上朝於天宮(腦門)內院,於是心神也返於天宮,五氣也就朝於上元。

 

關於「五氣朝元」的問題,唐末五代以來,道門內丹家作了許多解釋,從宋代的張伯端,到金元時期的邱處機、蕭廷芝等都有論述,《性命圭旨》總結了前人的諸多論述,比較系統地闡述了「五氣朝元」的理論,該書還繪制了「五氣朝元圖」,便於人們明了其要領。該書從生命發源的問題入手,首先指出了凡俗之人五常(五行)異地而五方異氣的情形,進而說明了修行之人合煉五氣使之朝元的可能與方法門徑。在《性命圭旨》的作者看來,人的五臟本來有青、赤、黃、白、黑五帝鎮守,五帝則以天干、五行、數字及其相互關係來表現其功能。

 

青帝受甲乙木德之三氣,赤帝受丙丁火德之二氣,白帝受庚辛金德之四氣,黑帝受壬癸水德之一氣,黃帝受戊己土德之五氣。修煉之人,就是要促使分散氣氣匯通聚合,所謂「攢五簇四會三合二而歸一」就是通過會聚而使朝元的過程。金德之四氣與水德之一氣匯通而成五,木德之三氣與火德之二氣匯通亦成五,中央自有五氣,「三五」相聚,四大安和,五氣則朝元而聚於頂,體現了內丹修煉的一種高級境界。

 

參考文獻:

1·《鍾呂傳道集.論朝元》,《道藏》第4冊。

2·尹真人弟子:《性命圭旨》,《藏外道書》第9冊。



脫胎換骨

 

脫胎換骨,道教內丹學術語。指凡人通過修煉,得道之後可以脫去凡胎轉聖胎;去掉俗骨換聖骨。在內丹學中,這表示煉就內丹,變化氣質。道門認為,合東方木三之數與南方火二之數,合西方金四之數與北方水一之數,再匯通中央土五之數,「三五」歸中,這叫做「三家相見結嬰兒」,於是丹道有成,而脫凡質,這是修煉成仙的前提。「脫胎」之說,在宋代有關《周易參同契》的解釋文字之中已經使用了,如陳顯微就說:「及乎脫胎,則形體閃耀,如明窗日影射塵之狀。」後來,「脫胎換骨」在文學上產生了特殊影響,像《紅樓夢》也使用了這樣的術語,該書一百0四回謂之:「大凡成仙的人,或是肉身去的,或是脫胎去的。」所謂「脫胎去」就是蛻去凡體之軀殼,而使真身飛升而去。

參考文獻:

1·明蔣一彪:《周易參同契解》,《道藏舉要》第四類。

2·陳致虛:《古文參同契集解》,《四庫全書.子部道家類》。


 

三家相見

 

三家相見,內丹學術語。「三家」之說,在道教思想史上,具有不同的涵義。最早把「三」作為一個養生哲學術語的是老子《道德經》,該書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說法。在《道德經》中,「一」相當於太極,「二」相當於陰陽,「三」相當於陰陽與中和之氣。老子《道德經》這種由「一」而「三」的思維模式被道教所繼承。漢代的《周易參同契》將老子的「三維」模式技術化,從而形成了以「三」為基本框架的煉丹口訣,《周易參同契》說:「三五與一,天地至精,可以口訣,難以書傳。」這裏所謂「三」指的是水數一與火數二之和,「五」指的是居中的數,代表「土」,如果將《周易參同契》的數都轉換成為五行,那麼「三五與一」指的就是:水、火、土相與混融,化為一氣。《悟真篇》對此作就進一步發揮,形成了「三家相見結嬰兒」的內丹功格言。《悟真篇》所講的「三家」是從方位的數字關係得出的。在傳統方位理論中,東方的數為三,南方的數為二,西方的數為四,北方的數為一,中央的數為五。東方之三與南方之二相遇成五,西方之四與北方之一相遇也成五,加上中央的數五,這就是所謂「三五」,「三五」相合,象征丹成,內丹家把這個過程比喻為十月懷胎而結嬰兒。從操作程序上看,「三家相見」比喻精氣神從分離狀態走向混融合一,也表示身、心、意構成整體而不分離。

參考文獻:

1·張伯端:《悟真篇》,《道藏》第4冊。

2·俞琰:《周易參同契發揮》,《道藏》第20冊。


 

河車

 

河車,金丹學術語。「河車」一名,在漢代的《周易參同契》已經出現,該書有「五金之主,北方河車」的說法。在《黃帝九鼎神丹經訣》、《石藥爾雅》等書裏也常見「河車」一詞。道教早期所謂「河車」乃是一種隱語。其意義是什麼?向來也有不同的理解,陰長生以為「河車」就是「鉛」的異名,而《還丹肘後訣》則以鉛汞合煉為河車。隋唐以來,道門主要從內丹學的角度來解讀「河車」的意義。根據《鍾呂傳道集》等書的闡述,「河車」的內丹學意義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指兩腎所蘊藏的「水府真一之氣」。因為兩腎一左一右,好像日月周轉,又好像兩個輪子的配合運動,所以有「河車」之名。為什麼把腎臟稱作「水府」呢?這是因為腎臟在五行屬性方面以「水」為表徵。為什麼「河車」與北方相聯繫呢?因為從方位學的角度看,五行之水與北方相配合,所以《周易參同契》將「北方」與「河車」連稱。第二,「河車」還指「真一之氣」的運行,這「真一之氣」運轉周流,往來無窮,如車載物,所以叫做「河車」。

參考文獻:

1·《鍾呂傳道集.論河車》,《道藏》第4冊。

2·《三車秘旨》,《藏外道書》第26冊。

 


關竅

 

關竅,道教醫學內丹學用語。指內氣運行的關節孔竅。《雲笈七籤》卷五十七《諸家氣法.導引論》在論述「榮氣」的時候說榮氣可以「通津血,強筋骨,利關竅」。道門中人認為,煉精化氣,氣要通關。根據傳統醫學的經絡學說,人體的任脈與督脈上有許多氣穴,也有許多關卡,內丹修煉,以意領氣,這就是引導內氣衝過關卡,促使周身運行。首先,應該先通過尾閭、夾脊、玉枕這三大關,然後才能煉成周天功夫。可見,通關過穴是相當重要的環節。

 

參考文獻:

1·《雲笈七籤》卷五十七,《道藏》第22冊。

2·《性命圭旨》,《藏外道書》第9冊。



三車搬運

 

三車搬運,內丹學術語。「三車」以牛、羊、鹿拉車比喻內丹修煉火候的進展情形。按照《鍾呂傳道集》的說法,「三車」實際上是「河車」的三種形態。

 

所謂「河車」就是搬運過河的車輛。在內丹學中,「過河」當然也是比喻,古人從樹葉落河而能載物的現象中得到啟發,於是發明了「船」,這就是「河車」。道教內丹學從「過河」需要使用「河車」的事聯想到煉氣的過程。道門中人認為,人身之中,陽少陰多,這意味著人體之通道以水為主,換一句話來說,人體之內有特殊的河道,煉氣的要領就在於如何在人體中的河道行走,以意領氣,周身運轉,以成大丹。

 

在內丹修煉過程中,「河車」的具體命指是什麼呢?向來也有不同的說法,《鍾呂傳道集.論河車》指出,河車起於「北方正水之中」。所謂「正水」是說五行之「水」在正北位置。它代表人體的腎臟,在腎臟中藏著「真氣」,這種「真氣」生育的「正氣」就是河車。

 

如何引領這股真氣運行以煉制內丹?這必須經過許多關卡,最主要的關卡是尾閭、夾脊、玉枕「三關」。內丹修煉之時,只有元氣充沛了,才能通過「三關」,如果氣行太慢甚至停止不前,可以適當地引導,但必須是氣動而後引,否則拔苗助長,前功盡棄。引領的時候,以九度進陽、六度退陰,這就稱作「牛車」的搬運功夫。這種「搬運」速度最慢,好像「牛」拉車行走,所以稱作「牛車」。

 

當煉功的時日漸多,元氣充實,技巧也較為熟練以後,可以順其自然,加快速度,進陽用三十六度,退陰用二十四度,這就稱作「羊車」搬運功夫。不言而喻,羊的速度比牛快,所以「羊車」的搬運功夫乃是「牛車」搬運功夫的自然提昇。

 

當還丹運行如意,輕車熟路,自行運轉,一吸一升而至於泥丸宮,如此則進陽用二百一十六度,退陰用一百四十四度,合於易學乾坤之大數,這就稱作「鹿車」搬運功夫。當此之際,人體內氣依天時運行於十二經絡與奇經八脈,所謂「大周天」通也。值得注意的是,「牛、羊、鹿」三車是對內丹火候狀態的一種描述,並非是要求實踐者刻意追求由慢而快的「加速度」。從意念上的要求來說,「火候」的掌握最重要的原則乃是順其自然,不可操之過急,否則前功盡棄,這是應該牢記的。

參考文獻:

1·《鍾呂傳道集》,《道藏》第4冊。

2·《西山群仙會真記》,《道藏》第4冊。


大還丹

 

大還丹,道教金丹學術語。「還丹」一詞,最早見於《周易參同契》,該書的上篇末了部分謂:「金來歸性初,乃得稱還丹。」在《周易參同契》中,所謂「還丹」尚無大小之分,也無內外之別,而是以一種符號模式表徵外丹製作與內丹修煉相統一的基本原理。後來,葛洪側重從外丹學的角度論述「還丹」對於長生不老的重要作用,他認為金液還丹是道門修煉長生的根本,葛洪所謂還丹指的是在九轉金丹基礎上再度煉制而成的一種丹藥。唐末以來,由於外丹術的弊病,道教遂從內丹角度探索養生的道理,於是還丹也成為內丹學的基本術語。從內丹的角度看,所謂「大還丹」指的是在小還丹基礎上進一步修煉,而使內氣能夠運轉於十二經絡以及奇經八脈。用道門的術語來說,這叫做「七返九還」。所謂「七返九還」,這是根據易學河圖數理來的,河圖以天地自然之數「一」至「九」排列於東西南北中五方,表示宇宙之氣的季節變化,道門煉丹家將此數理引入內丹學之中,以為人體內氣的運轉也像宇宙之氣的周轉一樣,由北方之「六」到南方之「七」,由東方之「八」到西方之「九」,這個「九」是陽數之極,物極則反,「九還」表示的正是數足而周,因周而反的意思。總而言之,大還丹是道門內丹修煉的一種最高境界,它不是隨便可以獲得的,必須有人引導,循序漸進,才能有所成就。

參考文獻:

1·曾慥:《道樞.華陽篇》,《道藏》第20冊。

2·《鍾呂傳道集》,《道藏》第4冊。

 


小還丹

 

小還丹,道教金丹學術語。「小還丹」是與「大還丹」相對而言的。關於「還丹」的來歷以及意義,請參見「大還丹」條目。在內丹學中,「小還丹」實際上是指內在的腎水與心火的陰陽交媾,用易學卦象符號來表示,就是抽《坎》卦中的一陽爻,來填補《離》卦中的一陰爻。這樣,《坎》《離》之卦象就回復到《乾》《坤》的狀態,於是後天復歸於先天,所謂「還」說的就是這種「復歸」,因為這種復歸只是回復自我本初,所以稱作「小」。用劉一明的話來說,就是「還我家之故物,復其我家之本真」。當然,回復「本真」是最為重要的修煉功夫,假如不能回復本真,其他一切修煉都是不可能的。所以內丹學上的小還丹乃是延年益壽的根本步驟。

參考文獻:

1·曾慥:《道樞.華陽篇》,《道藏》第20冊。

2·劉一明:《修真後辨》,《藏外道書》第8冊。



調藥

 

  藥者,精、氣、神也。以精、氣、神三者來說,是以神來調精、氣的藥。精滿化氣,氣滿生精:故精與氣是一而二,二而一。因此,調藥的具體內容,就是如何使精、氣旺盛。如果後天精氣虛耗過度,或年老精衰者,其調藥時間就相應要延長。

  調藥的方法就是凝神入氣穴(下丹田),「宗已清之心,而入其內者也」(明《張三丰全集》)。若以精神安寧為基礎,入氣穴為必然趨勢;凝神祇用意,守在—丹田,以求意到氣到,達其「入內者也」之效果,產生作用。但用意不能重,要若存若亡。

 


得藥

 

得藥,金丹學術語。從語義學來看,「藥」字本指從自然界得來的用以治療疾病的特殊材料,這種「藥物」稱作「外藥」。道門早期道門中人通過鉛汞等礦物質煉制而成的「丹藥」,也屬於「外藥」。與「外藥」相對應的是「內藥」。所謂「內藥」指的是人體內本來存在著的可以自療疾病並且補身強體的物質。《鍾呂傳道集.論丹藥》指出,內丹之藥材,出於心腎,這是人人都有的,但是它不是可以通過肉眼看見的,必須通過調神養氣才能感受得到。內丹家按照日月往來的度數以煉精氣,到了一定的時刻,真氣發動,就會有「如龍養珠」、夫婦合體的感受,這就是「得藥」的情狀。

參考文獻:

1·《鍾呂傳道集》,《道藏》第4冊。

2·蕭廷芝:《金丹大成集.金丹問答》,《道藏》第4冊。


 

採藥

 

採藥,內丹學術語。所謂「採」就是「採取」,所謂「藥」一般是指在修煉時所發動的體內真氣。道教把這種「真氣」又稱作「元精」、「元炁」。所以,「採藥」實際上就是採取「元精」、「元炁」。當然,此處所謂「採」只是一種形容,這並不意味著拿一個什麼工具把「元精」、「元炁」刮下來或者撈走,而是以意念來引導,使之歸於丹田本穴。「採藥」有「採小藥」與「採大藥」的分別。所謂「採小藥」是在煉精化氣過程中完成的,而「採大藥」則是在煉氣化神過程中完成的。當元精受煉而發動真氣,這時就以意念稍加引導,這種引導就是「採小藥」。

 

當真氣受煉而湧動,再以意念引領而過關,這就是「採大藥」。採藥必須注意兩個關鍵:首先是知時。「一陽來復」,便是採藥的時機。所謂「一陽來復」是以《周易》的復卦符號來表示藥產的狀態,復卦六爻,五陰爻在上,一陽爻在下,表示陽氣初生,就一日來講,這指的是半夜子時。不過,應該明白的是,這個「子時」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時間刻度,而是煉丹過程中的一種內在感受,因此這又稱作「活子時」。其次,「採藥」還必須掌握火候。什麼是適宜的火候,向來是師徒口頭傳授的祕訣,故而內丹修煉,如果沒有名師指點,那是不能真正煉成的。

參考文獻:

1·陳致虛:《上陽子金丹大藥》,《道藏》第24冊。

2·陳楠:《翠虛篇.金丹詩訣》,《道藏》第4冊。

 


活子時

 

活子時,內丹學術語。「子」在中國古代不僅是一種時間刻度,而且也意味著事物的開端。先民們將十二地支與《易經》的十二消息卦相配合,再輔之以二十四節氣。以表徵一年四季的轉換。周代曆法,以十一月的冬至配子時,以復卦為符號指示。這一方面象徵陽氣初生,另一方面也表示方位在正北。從天人合一的立場出發,道教內丹家也以子時表示體內一陽初生。只是這種時間的刻度不是固定的,而是以體驗為準的。《金丹四百字》說:「火候不須時,冬至豈在子?」其意思是說,內丹修煉的火候不能固守自然時間的刻度,體內的「冬至」(一陽初生)也不必死板地與十二地支的「子」相配。這無非表明了「活」的主體意義。「活子時」是如何體驗出來的呢?道門以為在意識寂靜狀態下,體內真機會自然發動,一股內氣下降達於會陰之穴,在男子而言因內氣下降將促使男根微微勃起;在女子而言也會有舒張之感,這就是體內「活子時」的徵兆。如果有了這樣的體驗,就應該根據內丹修煉法門,採藥以歸丹田,加以調煉,使精化而為氣。

參考文獻:

1·《崔公入藥鏡註解》,《道藏》第2冊。

2·張伯端:《悟真篇》,《道藏》第4冊。

 


火候

 

火候,金丹學術語。「火候」之說本出於外丹黃白術的煉制活動,指的是煉制過程中的用火技巧、程序、溫度變化等。從天人合一的立場出發,道門中人通過具體實踐和總結,形成了一套火候操作的流程,其大體精神就是效法日月交替、陰陽轉換的節律來掌控火候的進退。後來,這種理論也引入了內丹修煉活動之中。

 

就內丹學的角度而言,所謂「火候」無非是一種形容,它指的是意念和呼吸的運用程度。在煉丹家的心目中,掌握火候,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甚至可以說是金丹煉制能否成功的決定性一環。向來,在道門中,有「藥物易知,火候難準」的說法,因此必須謹慎從事。內丹家劉一明在《悟真直指》中指出,「火」指的是修持之功力,「候」指的是修持之次序。火候有幾種不同的情況,有文烹火候,有武煉火候,有下手火候,有止歇火候,有還丹火候,有大丹火候,有增減火候,有溫養火候,等等。火候的秘要,在於意念,所謂「念」就是雜亂的心思念頭;「意」指駕馭呼吸的自我之「神」。雜亂的念頭不可妄起;如果妄起了,那就會致使火躁;而神意則不能散失,如果散失了,那就會致使火冷。故而,應該明了其動靜,審察其寒溫,以象徵的法度來看,這就是必須效法天時之進退。例如以一日而言,有子午卯酉之轉換;以一年而言,有亥子之交替,唯有知曉陰陽變遷,才能與時共進退,煉成大丹。

參考文獻:

1·劉一明:《悟真直指》,《藏外道書》第8冊。

2·《崔公入藥鏡註解》,《道藏》第2冊。

 


溫養

 

溫養,金丹學術語。它是煉養丹藥的基本環節之一,尤其在內丹學中使用更多。溫養之「溫」表明在金丹修煉過程中必須持續一定的火候,不可使之熄滅,否則丹就無法煉制成功;溫養之「養」表明在火候操持的時候不可以武火猛煉,如果操之過急,將使陰陽進退失序。這就好像少婦初孕,應該有適當的營養補充,但又不能以過分熱補,否則胎兒出生之後往往內毒閉結,容易生病。道門中人向來把金丹修煉比喻作懷胎,因此慎重其事,以「溫養」為火候操持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具有功夫的意義。所謂「功夫」就是一種造詣,就溫養的過程來講,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功夫要求。在採外藥(內丹學把煉精化氣的初級運煉所形成的後天精氣稱作外藥)作丹時,以文火溫溫而用,以陰陽相半為準;當外藥煉成「丹胎」的時候,要進一步煉制,道門把這個環節稱作「採內藥」(道門把先天元精稱作「內藥」),採之而歸於丹田,這時應該注意除情去欲,忘形如愚,以純真之心意與一息融合,這就是「採內藥」時的溫養。在煉神還虛的階段,將有「陽神出竅」的感受,這時更應「絕念無想」,以使神意還而為虛,這也是一種溫養功夫。總之,溫養隨著煉丹過程的深化而有不同的造詣。

參考文獻:

1·龍眉子:《金液還丹印證圖》,《道藏》第3冊。

2·李簡易:《玉溪子丹經指要》,《道藏》第4冊。

 

 

沐浴

 

沐浴,金丹學術語。道教外丹家以沐浴來形容丹藥處理。《庚道集》記載了用藥汁泡洗鉛丹的方法。後來,沐浴的術語也被引入內丹修煉過程中。就內丹修煉而言,所謂沐浴指的是緩和火候的洗心滌慮功夫。具體而言,這就是在導引真氣,運轉「河車」的過程中,防止躁動的念頭發生。內丹家認為人體六陽氣由督脈上升,於子時至會陰穴,卯時至夾脊;六陰由任脈下降,午時至泥丸宮,酉時至黃庭。沐浴主要是在卯酉的關節點進行。神住於夾脊,僅吸氣即休歇,不進火,也不運符,這是後升沐浴的關鍵;神住於黃庭(中丹田),僅呼氣即休歇,同樣不進火,不運符,這就是前降之沐浴。關於沐浴的問題,在張伯端的《悟真篇》、張三豐的《無根樹》等內丹名著之中都有象徵性的暗示,認真閱讀,可以得到啟示。

參考文獻:

1·李道純:《中和集》,《道藏》第4冊。

2·伍衝虛:《仙佛合宗》,見《古本伍柳仙宗合集》上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周天

 

周天,內丹學術語。「周」的意義是多重的,「循環往復」是「周」所具有的重要意義。道門中人從天體運行得到啟發,通過總結內丹修煉的實踐活動,從而形成了人體內氣運行的「周天」規律。根據《周易》的卦象原理,周天之數實是陰陽交合之數。坤象以六起數,六六三十六,此為陰之成數;乾象以九起數,六九五十四,此為陽之成數。一六一九,合為十五,這個「十五」在內丹周天火候中表示「一氣之數」。

 

從「法天則地」的原則出發,道教內丹家認為人體也有天地乾坤之數,一氣往來即一小周天,依時進火,與時偕行,達於三百六十度,則乾坤數足而成大周天。從思維的角度看,「周天火候」也是一種象徵比擬的描述方式,其核心的理念無非是表示人體元氣運行的規律性,內丹修煉就是要遵循天地運行的規律,不可盲目行事。

 

小周天,常指任、督二脈之循環。廣義地說,左手、右手三陰三陽之單獨循環,左足、右足三陰三陽之單獨循環,帶脈之單獨循環,五臟六腑之單獨循環以及百會與會陰和百會與湧泉之上下交接等等,亦可稱為小周天。大周天,有體內體外之分。體內大周天是指全身經絡之大循環。體外大周天是指人體之氣與天地自然之氣相互交換。

 

循環於周天者何物?氣也。氣為血帥,血為氣母,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體內周天之運動,有行氣活血、化滯解瘀之功效。在體外來說,人秉天地之氣而生,天人相合則活,天人相離則死。無論練功與否,體內周天氣血之運行和體外人天之氣的交換,都是人人皆有的先天之本能,只是每個人交換運行的速度和質量不同罷了。從這個意義上說:「通過練功打通周天」的說法並不確切,應該是「通過練功加強周天循環之速度和質量,藉以祛病強身,激發人體潛能和智慧。」

 

因此,周天之說,應該有生理周天與氣功周天之區別。生理周天是「與生俱來、本性自通」的。而氣功周天則是氣功修煉中的一些稱謂。其中就層次而言,又有意通周天與氣通周天之不同。意通為初級階段,氣通為高級階段。何謂意通?就是自己的意念沿著周天路線走一圈。意念走了一圈,必然會給周天氣血之運行帶來一定推動作用,意念強者,推動作用大些,意念弱者,推動作用小些。所謂「意到氣到,氣到力到,力到生效」是也,都會給治病強身帶來益處。何謂氣通?氣通者,氣足而自通之謂也。這是練功有成的一個重要標誌。到了這個階段,周天氣血之運行,既可隨心所欲地自由調動,亦能在無意之中常常自動運行。這就是「我不練功功練我,人不練功功自練」的高級氣功階段。所謂「周天一通,百病不生」,正是指此。然而,非經持之以恆且悟之得法的長期修煉,是很難達到這個境界的。

參考文獻:

1·《靈寶畢法》,《藏外道書》第6冊。

2·張伯端:《悟真篇》,《道藏》第4冊。

 


龍虎交媾

 

龍虎交媾,金丹學術語。「龍虎」本是古代用以代表二十八星宿的「四神獸」之二,東方七宿為蒼龍,西方七宿為白虎,東為陽,西為陰,所以,龍虎也具有陰陽的意義。民間以龍象征男性,以虎象征女性,這種陰陽的象征理趣在道教金丹學中得到貫徹和發揮。道教煉丹家以龍代表汞,以虎代表鉛,鉛汞合煉,以求變化成丹。當外丹的理論體系被引入內丹學時,龍虎便成為神氣性情的象徵符號。龍表示神、性;虎表示炁、情。根據邱處機《大丹直指》等書的說法,龍又指稱「正陽之氣」,而虎則指稱「真一之水」。什麼是「正陽之氣」呢?這就是「心液」所抱之丙氣,因為「丙」在天干之中屬於「陽」性,所以「正陽之氣」又稱作「陽龍」。什麼是「真一之水」呢?這就是腎氣所暗負的癸水,在天干之中,「癸」屬陰,所以「真一之氣」又稱作「陰虎」。所謂「龍虎交媾」指的是腎氣投心氣,兩氣交融,因為在五行上,心屬火,而腎屬水,所以龍虎交媾,就是「水火既濟」,這是金丹煉制的和諧狀態。

參考文獻:

1·《鍾呂傳道集.論鉛汞》,《道藏》第4冊。

2·邱處機:《大丹直指》,《道藏》第4冊。

 


女丹

 

女丹,內丹學術語。從語匯的角度看,女丹包括兩層意義:一是指女性修煉之內丹;二是指女性修煉內丹之方法。從創立之初,道教就奉行天統與地統的不可偏絕的原則,認為女子也是可以修道成仙的。故而,在道教的神仙傳記中,女性的神仙佔居相當分量。當道教內丹學興起的時候,許多女性也進行內丹修行實踐,並且形成了適宜女性修煉的內丹法門。「女丹」修法又稱「坤訣」,「太陰煉形之道」等等,這是一種較高級的修煉方法。全真道「北七真」之一的孫不二元君著有《坤訣》一書,該書稱「女丹」之法是「升天之階級」、「濟世之梯航」,足見女丹修煉被道門女子所看重。明清以來,女子修煉丹道成為一種不可忽視的現象。在《道藏輯要》中收有《女丹合編》的小叢書,其中包括《坤元經》、《壺天性果女丹十則》、《女金丹》等數十種文獻,這是研究女丹的重要資料。女丹修煉既與男丹修煉存在一些共同之處,但也有自身的特色。在今天,內丹是否依然具有現實的操作價值?這是需要重新研究的課題。

參考文獻:

1·詹石窗:《道教與女性》第六章,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2·《女丹合編》,《道藏輯要》本。

 


太陰煉形

 

太陰煉形,女丹學術語。「陰」指女性,「太」是至高無上的意思。「太陰煉形」指的是一種無上高級的女性煉形方法。在道門看來,女子與男子的稟賦有本質的差別。就體質而言,女子內陽外陰,男子外陽內陰。在修煉的時候,與男子那種先煉本元後煉形質的入門功夫不同,女子乃是先煉形質後煉本元。從《易經》的卦象來看,女子所對應的基本卦是坎卦,坎卦既象徵水,也代表月亮。在古代,月亮乃是陰物的總法象,它被稱作「太陰」。因此,「太陰煉形」乃是借助月象來指導女性修煉內丹功法。其具體內容,請參看「女丹」條目所述。

 

參考文獻:

1·《樵陽經.女工修煉》,《藏外道書》第26冊。

2·《道教與女性》,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斬赤龍

 

斬赤龍,女丹學術語。在女丹修煉中,「赤龍」是女性經血的一種比喻。從生理上看,女性與男性的根本區別之一就在於女性有經血。道教清修派認為,如果經血纏綿不斷,內丹就無法修煉成功。所以,修煉女丹者的第一關就必須斷經血,這就叫做「斬赤龍」,因為經血是紅色的,故以「赤龍」譬之。

 

如何「斬赤龍」呢?這就得弄清楚「赤龍」出現的機理和出現的信息。按照傳統醫學的解釋,女子大約在14歲時就來潮,這叫做「天癸」至,到了49歲的時候則「天癸」盡。在天癸未盡的期間,不可妄自運氣加以阻擋,否則「殺人」。所以,「斬赤龍」就得抓住一個特別的時機,這就是經未行而信至之候。所謂「信」又叫做「月信」,即經血將來的一種信息:或腰腿疼痛,或頭目不安,不思飲食等等。此時即可行功。過兩日半,經至則需停煉。再過兩日半,以「白綾」試之,其色黃金,即運氣以斬之。

 

如何運氣呢?這又得弄清氣穴之所在。與男子修煉不同,女性氣穴不是在臍下(下丹田),而是在兩乳間的中間點以內一寸三分。從道教醫學的立場看來,之所以以此為氣穴,是因為這是陰血之本源。故「斬赤龍」必須從根上著手。具體的方法是:先閉目養神,使心靜息調,然後將心意注入氣穴,雙手交叉捧乳,分而揉之,先緩後急,先輕後重,或為一百四十四遍,或為三百六十遍均可,隨之將氣自下丹田處微微吹起二十四口。接著仍以雙手輕捧乳房,凝神返照,久而久之,神氣充足,真陽旺盛,經水自絕,乳房實而不虛。當斬赤龍的步驟完成之後,其它環節的修煉與男性修煉內丹基本相同。

 

關於「斬赤龍」的問題,在《女丹合編》一書中有許多具體的論述。這是清修派的修持祕訣,一般外人難以窺探其奧秘。所以,世人絕不可以盲目修煉。

 

參考文獻:

1·詹石窗:《道教與女性》第六章,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2·《女丹合編》,《道藏輯要》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黑慕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